我们经常读到一些教育家的人生故事,他们对教育执着热爱,对后辈学子提携引领,对学术良知和道德情操的坚守,都让我们心怀敬仰,见贤思齐。他们有的享誉海内外,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在岗位上坚守,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奉献给了学生。 说他们是普通人,是因为他们就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已,说他们不普通,是因为他们不仅终生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在他们的影响下,将他们的遗志发扬光大,努力践行着教育救国、教育兴邦的理念。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就是弘慧筑梦计划增瑶助学金捐赠人吴学增先生的后人写的怀念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一窥吴学增先生在66岁的一生中,为弘扬教育,传播教书育人理念而做的努力。
怀念爷爷吴学增
文 | 吴曦 王秀
爷爷常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教导学生:人不要做大官,而要做大事!学生问什么是大事,爷爷解释说:大事就是大家的事!个人吃饭穿衣是小事,大家怎么吃饭穿衣,就是大事了。爷爷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也毕其一生的实践诠释了这一理念。
吴学增先生,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乾城,长于沅陵,毕业于沅陵省联立八中(沅陵一中前身),在战乱时代,辗转全国竭尽全力推动国难时期的教育事业,后回到沅陵教书。文革中惨遭迫害逝世。后人遵照遗愿,将他与他妹妹吴学瑶毕生积蓄捐献出来设立弘慧增瑶助学金。
我的爷爷吴学增,字仲谦号梅生,1902年生于湘西乾城,成长于湖南沅陵,毕业于沅陵省联立八中(今沅陵一中)。1922年曾赴广州欲考黄埔军校,因病未考成,转读汉口私立明德大学商科和湖南大学政治经济系。1926年投身大革命,被派为特派员到湖南龙山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湖南发生马日事变,革命人士被大肆搜捕,爷爷逃亡到江苏,侥幸得存,由此开启了他一生执着而又不平凡的教育生涯。
01
爷爷在教育领域从职员做起,一路孜孜不悔。在江苏期间,曾任淮安中学教员、松江女中教务长,常州中学校长。
1937年抗战爆发时期,爷爷正担任江苏名校常州中学校长。当时全城人拖家带口纷纷逃难,做为国难当头的一校之长,爷爷紧急组织带领着师生往大后方转移,家人根本顾不上。那时奶奶正生病住院,爸爸和两位姑姑三个幼小的孩子是托付给一个亲戚带着逃难的。
那时大姑姑吴以仁五岁、二姑姑吴以义(后用名吴忆进)三岁、爸爸吴以礼只有一岁。亲戚一手抱着一岁的爸爸,一手牵着三岁的二姑姑,五岁的大姑姑只能在后面抓着大人的衣襟。姑姑吴以仁后来说:回想起这段经历真是后怕,那时如果没抓紧大人衣襟,被拥挤的人群冲散,或是争抢着上船的时候掉到河里去是根本没人注意的。
02
抗战期间,爷爷执着于教育救国。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四处奔走,先后筹建国立十一中(湖南武冈市竹篙塘),国立三中(今贵州铜仁一中),国立十四中(重庆北碚青木关)等中学,广邀贤师名士任教,他自己分别担任国立十一中师范部主任、国立三中和国立十四中校长。
翻译家杨训愷(民国毕业证)校长:吴学增
这些学校的建立使得来自全国各地流亡的学子们有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爷爷在湖南筹建国立十一中时,两名失学青年李绍基和时文进穿过重重封锁线、千里迢迢赶来报考,但因不符合报考条件而榜上无名。两个学生急得要哭出声来,找到学校领导,呈上沿途逃难的证明。时任筹备处副主任的爷爷听了他们的逃亡经历后,抚摸盖满难民站印章的方巾,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沉吟良久,才摸着两人的头说:“好孩子,你们逃过苏皖浙赣湘五省,跋山涉水三千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求学之地。你们应与湘籍失学青年享受同等待遇。以后,学校就是你们的家!”
03
抗战硝烟中的学子们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清贫艰苦的条件下奋发读书,大批毕业生考入当时的西南联大(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这些毕业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科学界、医学界、文艺界、历史界、教育界、外交界以及政界等各领域的栋梁骨干。
1942年-1948年爷爷调任当时教育部任督学,主要巡视全国国立中等学校。在督学任上他跑遍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竭尽全力推动国难时期的教育事业。
1949年,爷爷拒绝随教育部迁往广州、台湾,他心系故乡湖南,全身心地投入到沅陵老家的教育事业中去,担任沅陵县中学校长。沅陵解放后学校调整,沅陵县中学与辰郡中学合并成沅陵中学,后又与朝阳中学合并成沅陵一中。他又被调去湖南辰溪县联中任校长。1956年自已要求回当时的沅陵二中教书。
04
爷爷总是戴着一幅圆圆的眼镜,为人和善、谦逊淳朴、乐观幽默。常州中学的师生们回忆爷爷说:每当有新的师生来校报到,吴校长总是不忘跑到校门口去帮忙背行李、拿东西,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和善的校工。
爷爷一生爱学生爱孩子,总是极尽所能资助困难学生,常常为此当掉自己的蚊帐、衣物等物品。爸爸吴以礼回忆爷爷说,爷爷喜欢孩子,对学生极有耐心,从来不大声喝斥,总是讲道理,直到孩子们口服心服。
吴学增沅陵伍家坪老宅
爷爷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我们在沅陵的伍家坪老宅,是爷爷亲手建设的。房子虽破旧,但四季飘香、生机勃勃,爷爷种植了几十种花草树木,我们家的院中布满了月季、茉莉、绣球、牡丹、迎春、蔷薇、了箩,还有桃、梨、橙、桔、苹果等果树。亲友邻舍们都喜欢来这个园子。至今沅陵老家仍然是我们家庭聚会时的主要话题,是我们子孙无比怀念和尊敬的地方。
爷爷一生爱教育爱学生,我们想,对爷爷最好的纪念就是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弘慧增瑶助学金是吴学增(哥哥)、吴学瑶(妹妹)两位前辈的子女,按照两位老人生前遗愿,于2010年捐献两位老人毕生积蓄而设立,对沅陵一中高中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夙愿。 2010年,吴以仁老先生(吴学增女儿)给获得增瑶助学金的学生回信说:“增瑶助学金汇入弘慧,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河。正像人的能力虽各不同,但可相互、相继地推动和发展各种工作和事业,促进家乡、国家以至世界的进步。吴学增和吴学瑶他们虽已过世,但他们的精神很自然地汇入了弘慧的精神领域之中。你们实际上也是弘慧的一份子,弘慧在帮助你们,你们也一定会在弘慧的发展中帮助弘慧。” 吴学增、吴学瑶先生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生前桃李遍天下,对于这两位老先生来说,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004浏览 2020/05/25
11462浏览 2020/11/05
11968浏览 2020/11/20
11497浏览 2020/11/11
10833浏览 2020/03/17
10918浏览 2020/03/08
11263浏览 2020/03/13
10788浏览 2019/07/02
12252浏览 2019/10/14
12508浏览 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