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当他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将不断触碰人心柔软的一面。在这一路上,他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他们会不断见证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将慢慢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今天,就让我们来倾听通道三中筑梦辅导员杨族械老师的声音,听听他所理解的教育。
我和我的爱人,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教学二十余载。最近这些年,一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方法,一种教育的方法,让我们可以触及到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可以触动他们的灵魂?让学生一辈子都记住我们的教育?我们在寻找方法,我们深入留守儿童的实际,找到留守儿童普遍性的问题,也找到一些优秀留守儿童特例。我们原来认为,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主要是缺少关爱,没能够继承从父辈身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从优秀留守儿童特例的身上,发现他们也存在缺少关爱,缺少继承从父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现象让我们的研究一度迷茫。
带着迷茫,我在2015年去北京参加了弘慧幸福园丁校长培训班(第三期)的培训。培训会上,我接触到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泰迪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表面上看,是汤普森老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到泰迪的生活轨迹,改变了泰迪的人生。但是,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的。我认为,泰迪心里,一直都有一颗幸福的种子,那就是妈妈的味道。汤普森老师做的,就是唤醒泰迪心里的幸福感。有幸福感的泰迪,在后来的人生中,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泰迪一直没有忘记汤普森老师。
带着幸福感的理念,我在工作中,有意调查一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及有问题的非留守儿童,问及父母相关问题,他们表情都很漠然,幸福被淡化了,看不出他们有幸福感。而那些各方面表现好的留守儿童,问及家庭,父母,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幸福感,成为问题学生的核心因素?如果不是,原因还会在哪里?如果是,那么学校应该怎么建立学校的德育体系?教师的定位,应不应该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或者是唤醒学生的幸福感?再或是,传播知识,就是传播幸福?不求学生个个成才,但求学生人人幸福?学校的德育体系按这种方式建立,将会收到怎么样的效果?能够改变我们目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吗?我很期待有更多的人去研究。
另一点,泰迪一直没有忘记汤普森老师。一个老师如果都能做到让他的学生一直忘不了他,无疑是很成功的老师。于是我自问自己,这么多年,教了这么多的学生,有没有一直记得住自己的人?有。多吗?不多。记得住自己的人,又是哪一类的人?一般都是调皮的学生,表现优秀的学生,大多数都不记得老师了。其实这个问题很尴尬,老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很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爱,但是到头来,记得你的往往是调皮的差生。这类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那时候都是这样子,你一直没有放弃对我的教育。都说爱一直是教育的主题,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但是,爱一定能够教育和改变所有的学生吗?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他们从来没被老师爱过吗?肯定不是。那么,爱应该用怎样一种方式才能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呢?我认为,优秀的学生,他们各方面都表现得好,他们之所以优秀是自身的努力,换了谁是他们的老师,他们都是一样的优秀,老师的教育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优秀。而差生不一样,我们的教育触动他们的心灵,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价值观及行为上产生了一些改变,他们会记住,这些改变来自老师,泰迪一直没有忘记汤普森老师就是因为汤普森老师改变了泰迪。
所以,我认为,盲目的爱,不是教育的真谛。能改变学生的爱才是真正的教育。